发表时间:2025-10-09 17:02:09
一、揭开尘封的传奇:钱学森与那本“不存在”的书
深夜的实验室里,台灯的光晕映照着泛黄的笔记,纸页边缘卷曲的弧度仿佛藏着未说完的故事。有人说,钱学森晚年曾留下一部关于“超心理学”的手稿,涉及意识、宇宙能量甚至人类潜能的终极秘密。但奇怪的是,这本书从未正式出版,只在零星的口述和学者的只言片语中留下痕迹。它真的存在吗?如果存在,为何被隐没在历史的夹缝中?
钱学森的名字总是与“两弹一星”“火箭之父”紧密相连,但鲜少有人提及他对生命科学和意识领域的痴迷。上世纪80年代,他公开提出“人体科学”研究,主张用系统论方法探索气功、特异功能等现象。这种跨界的大胆设想,在当时无异于科学界的“离经叛道”。而更隐秘的传闻是,他曾将物理学与东方玄学融合,写下一部颠覆认知的著作——《论人体科学与超心理学》。
二、科学与玄学的碰撞:钱学森的超心理学框架
钱学森的“超心理学”并非民间传说中的通灵术,而是试图用系统科学解释意识与物质的深层互动。他认为,人的思维可能是一种尚未被发现的能量场,就像电磁波一样真实存在却不可见。在笔记中,他反复提到“意识量子化”假说:当人类高度专注时,意识能影响微观粒子,甚至改变物理现实。

这种想法听起来像科幻小说,但钱学森的逻辑极其严谨。他举例说,气功师发功时产生的“外气”或许是一种生物电磁波,而禅定中的顿悟可能是大脑进入了某种共振态。更惊人的是,他推测宇宙中存在“信息场”,类似道家所说的“道”或佛家的“阿赖耶识”,人类通过特定训练可以接入这个场域——这几乎是对传统科学范式的挑战。
“为什么一棵树知道何时开花?为什么候鸟能跨越万里不迷路?”他在手稿中的提问,至今仍让研究者脊背发凉。或许,我们从未真正理解过生命的本质。
三、被遮蔽的真相:手稿消失的幕后之谜
关于这本书的“消失”,众说纷纭。有人认为它过于超前,触动了学术界的保守神经;也有人暗示,某些结论可能威胁到当时的意识形态安全。钱学森的学生回忆,导师晚年常喃喃自语:“有些东西,现在的人还看不懂。”

更耐人寻味的是,1990年代后,国内对人体科学的研究骤然降温。官方档案中,钱学森的超心理学论述被归入“未验证假说”,而民间残存的手抄本里,却记载着诸如“用意识压缩时空”“群体意念实验”等骇人内容。一位匿名研究者透露,钱学森曾设计过一套“意识能量测量仪”,但原型机在实验室火灾中焚毁。是意外还是人为?真相已随岁月模糊。
四、超越时代的启示: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份遗产?
今天,当量子物理开始承认“观察者效应”,当心理学研究“集体无意识”,钱学森的预言正一点点被验证。他像一名孤独的航海者,在科学的边界竖起灯塔,而大多数人当时只当他疯了。

或许,这本书从未真正“消失”。它化身为论文角落的注释、老科学家酒后的谈资、互联网深处的碎片讨论。“科学的发展总是从荒谬开始。”钱学森这句话,恰似对自身命运的解嘲。如果我们能以开放心态重新审视他的理论,或许会发现:人类意识的奥秘,就藏在那本“不存在”的书里。
(注:文中部分推测基于公开史料与学者访谈,尚未有确凿证据证明手稿全貌。但钱学森对人体科学的研究真实存在,详见《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》等公开文献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