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·塞利格曼: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幸福的觉醒之路

发表时间:2025-10-11 13:48:01

你是否曾经感到困惑,为什么有些人即使在最艰难的处境中也能保持乐观,而另一些人即便拥有了一切却依然郁郁寡欢?这种差异背后,隐藏着一门革命性的科学——积极心理学。而推动这场变革的核心人物,被誉为“积极心理学之父”的马丁·塞利格曼(Martin Seligman),用他的一生和工作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幸福和心理健康的理解。

一、从“习得性无助”到“习得性乐观”的蜕变
马丁·塞利格曼的职业生涯始于一个看似黑暗的发现。在实验室里,他通过研究狗的行为,提出了“习得性无助”理论:当动物反复经历无法控制的负面刺激时,它们会放弃挣扎,甚至在未来有机会逃脱时也选择被动承受。这一发现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人类在抑郁和绝望中的状态——我们也会因为反复的失败而陷入消极的沉默。
但塞利格曼的伟大之处在于,他没有停留于此。他想:如果无助可以习得,那么乐观是否也能被培养?这一转折点如同黑夜中的曙光,引导他走向了更光明的领域。通过大量实验,他提出了“解释风格”理论,认为人们如何解释事件(比如将失败归因于暂时或外部因素)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韧性。这不仅是理论的飞跃,更是一种人性的救赎——它告诉我们,幸福并非天赋,而是可以通过练习获得的技能。

二、积极心理学的诞生:一场科学的革命
1998年,塞利格曼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,这成为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。他公开挑战传统心理学的“疾病模型”——那种只关注修复心理创伤而忽略人类潜能的倾向。他大声疾呼:“心理学不能只研究如何减少痛苦,更应该探索如何构建幸福!”
于是,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。它不再纠缠于“人为什么生病”,而是追问“人如何活得更好”。塞利格曼和同事们构建了著名的PERMA模型,定义了幸福的五大支柱:积极情绪(Positive Emotion)、投入(Engagement)、人际关系(Relationships)、意义(Meaning)和成就(Accomplishment)。这个模型像一幅地图,为无数人指引了通往丰盈人生的道路。
我个人深深被这一理念打动。它不像那些空洞的鸡汤文学,而是用严密的科学实验支撑起来的实践指南。举个例子,塞利格曼推广的“三件好事”练习(每天记录三件顺利的事并分析原因),听起来简单,却能让大脑重新聚焦于生活中的光明面——我自己试过,几周后真的感觉看世界的眼光变了!

三、影响与遗产:让世界更美好的实践
塞利格曼的智慧没有停留在学术论文中。它渗透到了教育、职场甚至公共政策领域。在教育界,“韧性计划”(Resilience Program)帮助孩子们学习乐观思维,减少抑郁风险;在企业中,积极心理学被用于提升员工幸福感和 productivity;就连军队也采用了他的方法训练士兵的心理韧性。
这些应用背后是一个核心理念:预防胜于治疗。与其等待心理问题爆发,不如提前培养人的优势。塞利格曼常说:“我们要做的不是把负分提升到零分,而是让每个人从零分走向正分。”这种思路彻底颠覆了传统心理干预的模式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他的工作也引发了批评。有些人认为积极心理学过于强调个人责任,忽略了社会环境的影响。但塞利格曼从未否认外部因素的重要性——他只是提供了一个工具包,帮助人们在任何境遇中找到主动权。

四、启示与反思:在当下时代的意义
在今天这个充满焦虑和不确定性的时代,塞利格曼的理论显得尤为珍贵。疫情、经济压力、社交隔离……这些挑战让我们更容易陷入无助感。但积极心理学提醒我们:幸福是一种选择,而不是命运的馈赠。
我们可以通过小行动重塑生活——比如每天表达感恩、深度投入爱好、或与他人建立真诚联结。这些不是魔法,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习惯。塞利格曼曾幽默地说:“乐观不是盲目 positivity,而是知道如何应对挫折。”这句话在我遇到困难时常常回荡在耳边,像一位智慧的朋友轻轻拍拍我的肩。
回过头看,塞利格曼的贡献远不止于学术。他点燃了一场全球性的运动,让无数人意识到:心理学不是只为“有问题的人”服务的,它属于每一个渴望活得更好的人。他的工作就像一盏灯,照亮了人类内在的潜力,让我们相信:即使生活布满荆棘,我们依然可以选择绽放。

正如塞利格曼所说:“真正的幸福源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将其用于更大的目标。”或许,这就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礼物——不仅是一门科学,更是一种生活哲学。

分享更多
90
首页
心理知识
课程
电话